使用火焰钎焊机时,温度控制不精准导致过烧或未熔是常见问题,直接影响焊接质量。以下是系统性解决方案,涵盖设备调整、工艺优化和操作规范:
1、匹配火焰类型
中性焰(氧气/乙炔比例1:1.2):适用于大多数金属(如铜、钢),温度均匀,氧化风险低。
轻微碳化焰(氧气略不足):用于高导热材料(如铝、铜),通过碳颗粒延缓散热,但需避免碳渗入导致脆化。
避免氧化焰(氧气过量):温度过高,易引发母材过烧和氧化
2、调节火焰长度与刚度
缩短火焰长度:减少热量分散,适合薄壁件或局部加热。
增加火焰刚度(通过缩小喷嘴出口):提高能量集中度,但需防止局部过热。
焊接铜管时,使用中性焰并保持火焰长度为喷嘴直径的3-4倍,确保热量均匀渗透。
应用:对准焊接区域,实时监测温度(如铝钎焊需控制在600-620℃)。
优势:非接触式测量,避免干扰加热过程。
注意:需校准仪器以补偿材料发射率差异(如铝表面氧化膜发射率低,需调整补偿系数)。
祥控智能目前引入红外测温仪,专门检测温度的实时变化,提高焊接合格率。
1、分段加热法
步骤:
预热:整体加热工件至200-300℃,减少温度梯度。
局部加热:集中火焰于接头区域,快速达到钎焊温度。
保温:维持温度1-3秒,确保钎料充分填缝。
效果:避免薄壁件因急热急冷变形,同时防止厚件内部未熔。
2、摆动火焰技术
操作:火焰以“S”形或圆形摆动,扩大加热面积,平衡温度分布。
参数:摆动频率0.5-2Hz,幅度根据工件尺寸调整(如直径50mm工件摆动幅度10mm)。
3、控制加热时间
经验公式:加热时间(s)= 工件厚度(mm)× 系数(铜取10-15,铝取5-8)。
验证:通过切割试样检查钎料渗透深度,优化时间参数。
1. 检查设备:燃气压力、喷嘴畅通、测温仪校准。
2. 清洁工件:去除油污、氧化膜。
3. 调节火焰:中性焰,长度为喷嘴直径的3倍。
4. 预热工件:整体加热至200℃,持续10秒。
5. 局部加热:火焰对准接头,摆动频率1Hz,加热至钎剂透明。
6. 填入钎料:从接头一侧连续填入,避免停顿。
7. 冷却:自然冷却至室温,禁止水冷。
问题:空调铜管焊接时频繁出现过烧(管壁凹陷)或未熔(钎料堆积)。
解决方案:
设备:改用带PID控制的自动化钎焊机,温度波动±3℃。
工艺:
预热铜管至150℃,减少热应力。
使用中性焰,加热时间=管壁厚度(mm)×12s(如Φ10mm管加热120s)。
填料时火焰后退5mm,避免直接加热钎料。
效果:过烧率从8%降至0.5%,未熔率从15%降至2%。
总结
通过火焰类型精准匹配、实时测温反馈、加热策略优化、工件设计改进、操作标准化五维联动,可系统性解决温度控制不精准问题。
对于高要求场景,建议升级自动化设备;有相关 焊接问题可联系祥控智能,我们将为您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。